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影视火热存表象:仅10%电影赚钱 资本火中取栗

编辑:佚名 来源:新浪 更新于:2016-7-19 阅读:

  从调研来看,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债权投资,往往通过贷款的模式,需要担保、抵押、质押等方式,严控合规;而私募形式的合作往往是以权益投资或股权投资的模式,灵活度高,对基金管理者的要求也高,并会与产业资源联动。

  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除去正规融资渠道,投资影视资本的逐利却不局限于票房蛋糕,而是更大的赚钱效应。

  影视概念在一二级市场热炒,影视公司通过IPO、借壳、并购等途径开始冲击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也纷纷抛出巨额定增方案,高溢价收购成立不久的明星影视公司。这种方式盛行一时,证监会今年上半年特别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监控和限制。

  与此同时,打着金融创新的名义,热炒明星和大片资源,鱼龙混杂的创新金融公司也开始寻找影视资源圈钱,通过票房造假树立“能赚钱、会投资”的形象,玩着类“庞氏骗局”的游戏,意图到市场圈大钱。

  让不专业的人参与专业的金融投资,在业内看来,这些钱的赌博性质更重。“文艺圈的人其实相对单纯,不一定了解资本市场的水有多深,觉得有老板投资就拍,遇到别有用心的投资方,不仅伤害电影,也伤害群众基础,有些赚钱的大导演也在回避这个阶段。”许翔说。

  多手段风控甄别

  既然如此难,影视投资是否就一点都不能做呢?当然不是。

  据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8.560, -0.09, -1.04%)通常会对“打包”贷款范围内的影片和电视剧都进行全面商议,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期、不同成本的影片打包,通过分散风险提高贷款的“保险系数”。

  相似的,金诚集团文化基金也严格要求风险的分散,投资多个不同品类不同模式的项目。“对项目的精挑细选,只投资行业内最顶级的操盘团队;对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参与把控;部分项目采取保底收益,结构化设计来防范风险。”


金诚文化发展集团交易部总经理马振国表示,最核心的还是来源于管理团队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才能把控风险,分享收益,“从已经结束的项目来看,部分项目取得较高的收益回报,一般的项目也取得10%的回报率。我们在项目制作和发行阶段都有深度参与,当预期会有风险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自身的资源先行进行转让来保持稳定的收益,运作过程中也有项目实际票房不理想,但好在发行前就把收益进行了提前变现。”

  而从法律角度,蕫媛媛指出,尽管影视产业自身的风险不可能消除,但可以通过联合投资合同将版权、投资收益比例等事项进行明确约定,也可以通过前期对影视项目剧本质量、创作团队人员构成的选择降低风险。

123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