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影像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
编辑:佚名 来源:杭州日报 更新于:2016-9-6 阅读:
精神文化作品推动杭州文创产业发展 像赵依芳这样的杭产影视人才早已经意识到,做大做强影视产业,就是创作更多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努力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2015年底,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在杭州云栖小镇落下帷幕,这是飞天奖自1981年以来第三次在非北京的其他城市举办,也是飞天奖第一次落户浙江杭州。此举也是国家主管部门和市场对于杭州的肯定,对杭州创造的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肯定。 根据市文联下属的西湖影像促进会的统计,2015年,杭州电视剧在省级卫视播出剧集数量为34部1452集,全年立项电视剧69部,已开拍37部。电影作品数量增长迅速,在浙江省立项的杭州电影作品为53部;出品与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共计26部,是前一年的2倍;其中院线票房超过1亿的为10部,超过1000万的为20部,总票房为55.5亿元。 除了传统的电影电视行业之外,在这个提倡创业、网络文学发达的城市,以互联网人群为主要受众的网络剧产业模式创新也格外亮眼。 截至2015年底,杭州文创企业中共有6家影视企业实现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中国数字电视内容原创第一股”华数传媒、“中国民营广告第一股”思美传媒、“中国网吧服务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等一大批知名文创企业先后上市,领军全国。 不止是影视业,杭州市近年来非常重视文化产品创造,每年投入2000万元扶植精品,在上一届“五个一”评选中,由我市选送的电影《听风者》、电视剧《焦裕禄》《国家命运》和歌曲《同志们》4部作品名列其中,获奖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我市共有11部作品被省委宣传部推荐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占全省推荐总数的47.8%,首次实现“五个一工程”七大艺术门类全覆盖。 这已是杭州连续三届在全国评选中获得佳绩。再上一届,我市获奖作品分别是音乐剧《告诉海》(作词),电视剧《毛岸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和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 作品的发展也推动了产业的蓬勃,近年来,杭州凭借独特的城市特性和人文氛围,确立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充分展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的城市形象,提升了杭州在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创意设计打造时代文化精品,促进了文化发展的国际化。在“十三五”发展时期,杭州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动能,用文化产业大发展来支撑促进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助推杭州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