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影视界需要多点“老少咸宜”的经典片

编辑:佚名 来源:和讯新闻 更新于:2017-4-18 阅读:

  故人陆续飘零,犹如风中落叶,让人不胜唏嘘。这“故人”,如果是一个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优秀文艺作品的播音员、演员、导演,尽管未曾谋面,作为普通观众也会感到无比哀戚伤感,因为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把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人,值得所有有良知的人们撒一捧泪。

  古典小说《西游记》的魅力在新时期的中国,被杨洁和她那一时代的同志们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报酬和“福利待遇”重新激活、再次绽放,写就了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企及的直穿心肺的艺术与时代、与生活高度契合的佳话,激励了一个个年轻勃发的生命去追寻脚下的路怎么走、往哪儿走、为什么出发。

  与如今某些动作片酬天价、演技僵硬、故事别扭、技术夸张的神剧们相比,与当下某些靠假冒伪劣、胡吹冒撂的收视率“收拾”观者之心的影视界囧图相较,杨洁先生的辞世及其引发的大范围伤恸不啻给了这个泛娱乐、轻阅读的消费趋向和审美趣味重重的一击、响亮的提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剧产业进入了全新的集群式爆发期,新文艺的春天和经济社会的全新嬗变同步推进,我们与世界、与“西方”、与一切“怪力乱神”的关系获得了重新组合、结构和解构的新契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前十年,中国青年一代跋山涉水、攻坚克难再次向世界寻求富强大道,同时日渐在互动博弈中强健机体、挺起腰杆与世界对话。

  这不能不说是杨洁和她的同志们创造《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和在有意无意要直面的时代主题。在经历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都要经历的必然的慷慨、悲壮、激情和蹭蹬之后,历经千难万险、降妖除魔,广交好友、修文德而不废武备,埋头办好自己的事情、唯才是用,负重不自辱。在电视剧《西游记》里,人们看到的不是神话、不是志怪、更不是低劣的戏说和苍白的无厘头,而是关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应该如何挽起袖子再出发的大写意。

  当然,如果杨洁和她的同志们仅仅是靠着“艰苦奋斗”、“苛求细节”和“紧贴时代”、“抓住机遇”来投身创作,那或许会和当下许多曾红极一时的影视作品一样如云烟过眼,不再给观众任何回头一看的想象空间。杨洁先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由她真正成就了一部老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去反复观看、品味的“童话故事集”,无论是台词、画面,不拖不闪不脏,谁看了也不会“学坏”,成年人在这部童话中或许能看到裂隙、叛逆、调和与是非成败、生之意义和活的虚无,而懵懂少年可以在其中品匝什么叫真正的童心不改、天真无邪、初生牛犊……年复一年、翻来覆去、代际更替,一部即便“四世同堂”,都可以祥和愉悦地看下去、让天伦和人际的温煦延展下去的影视作品,杨洁的86版《西游记》,当之无愧。

12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