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打造“国际网络”
编辑: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于:2017-4-4 阅读:
为中国电影注入“内容驱动” 北京国际电影节迅速成为国际影坛的“新贵”,与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38.09%。 尽管2016年被认为是国内电影市场的调整年,但院线市场的热度仍居高不下。截至12月20日,我国银幕数已达40917块,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银幕数量以平均每天新增26块银幕的速度超过了去年日均新增22块银幕,而在国内的4万多块银幕中,3D银幕就占了85%,几乎成为电影院的“标配”选择。与此同时,IMAX影厅、杜比全景声影厅等其他放映系统,也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铺开。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银幕数的不断提高,与国内电影票房的持续增长相辅相成。“十二五”以来,国内电影市场突飞猛进,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电影行业,影院建设成为投资的重点之一,并从一二线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也才有今天银幕总数的骄人成绩。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一片沃土。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26.3亿元,占地区经济比重的13.2%,是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仍然实现13%的增长速度。 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电影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2015年,全市影院有182家,银幕1050块,平均2.1万人拥有一块银幕,人均银幕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人均年观影次数3.3人次,为全国最高;北京电影票房收入31.5亿,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票房达到8.74亿,同比增长26.4%。 2015年,北京生产影片291部,占全国总数的42%;在票房前20名的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13部,占比65%;票房超过10亿的5部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4部,占比80%。北京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影视之都,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高度契合,对于北京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首都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016年的整体放缓击破了市场里的一些泡沫,但反而让中国电影得到宝贵的洗礼和考验,也让电影人意识到回归品质的重要性,这足以使全球对中国电影2017年的发展报以更多的期许。一方面,影片制片方、投资方从票房的缓速增长中会得到警醒: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尽管在逐渐增强,但如果想要消费者为电影买单,还需要质量来保证,从影片创意到影片制作,再到之后的推广都需要深耕细作;另一方面,国内电影市场潜力巨大,有足够的开发空间,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规范、成熟,未来的电影市场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