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同心同行,共促中国电影繁荣发展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7-7-4 阅读:
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是内地和香港广播影视同心同行、共同进步的20年,也是香港广播影视发展进步的20年。本公众号刊发系列文章,以襄盛事。
这20年间,香港电影借助内地市场实现困境跨越和发展进步,促进了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电影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CEPA为香港电影开辟广阔市场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电影凭借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迎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粤剧戏曲片、功夫片、喜剧片、警匪片等多种类型的香港电影风靡世界,深受亚洲电影市场的青睐。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香港电影一击重创,电影产量从鼎盛时期的300多部锐减到50部左右,从业人员从2万人下降到不足5000人。就在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为香港电影重获新生提供了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签署。按照相关规定,香港电影不再受每年20部引进片配额限制,内地香港合拍片可视为国产片享受宣传和放映的待遇。这一政策极大地刺激了香港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转向内地,成为当时很多香港电影人的优先选择。与此同时,内地电影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一批民营电影公司开始出现并积极投身发展前景广阔的内地电影市场。
内地和香港电影合作在尝试、摸索和磨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香港电影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市场。2003年至今,内地香港合拍片的数量不断增加,从2003年全年26部增加至2016年全年43部。以2016年全国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为例,其中就有5部电影为内地与香港电影人合作的影片,《美人鱼》更是以33.9亿元的票房成绩摘得了桂冠。香港电影在两地合作中不断得到给养,激发了活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二、内地香港电影取长补短,共同推进电影工业化进程
如果说,CEPA的签署开启了香港电影创作者的北上风潮,开创了两地电影合作的新篇章,那么,接下来的十余年来,内地香港电影合作越来越频繁,合作方式越来越多样,合作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以《美人鱼》《湄公河行动》《七月与安生》《捉妖记》《寻龙诀》等为代表的合拍片取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与内地合作过程中,香港电影人激发出更加深沉而厚重的民族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宝藏,时代发展变迁中的新题材,给香港电影创作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提供给他们实现电影艺术表达的更大可能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