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版时代编辑的角色再塑
编辑:佚名 来源:人民网 更新于:2018-5-4 阅读:
新的市场形势,也要求编辑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平面媒体的思路,而是应该从多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整合,将信息变成有效的内容,再根据对市场的细分所获得的目标用户的精准需求进行选题的策划及操作。
随着用户对产品体验感要求的提升,更多的业务能力需求使得编辑需要全方位地提升综合能力,从内容甄别、加工到用户习惯判断、营销方案的制定,以及各种增加与用户粘度的机会选择都要编辑参与。编辑已经从传统的运营内容转向了运营作者、培养作者和直接服务读者,也可以说过去是经营实物,现在是经营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从新时代的出版角度来看,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间人,必须依托全媒体传播信息的手段对内容资源实现最大化地开发,建立大的产品链架构,将资源整合与产品研发有机地、紧密地结合,从而形成符合出版社自身条件以及可实现程度较高的高效数字化出版模式,以此实现使出版企业有持续性地根据产品结构特性延展开发,建立品牌,全面有效盘活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提升自身在数字化出版浪潮中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版权、懂标准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知识产权。罗振宇在《逻辑思维》跨年演讲中提到IP,曾说道:“它能凭借自身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束缚的虚构的内容”。IP 能够通过多种载体去承载和扩展内容,并且出现多平台联动。当它只是一部网络小说,或者一部影视剧,或者是游戏的时候,它还不算是 IP,但是当它同时是网络小说,又可以拍成电影,还能变成游戏的时候,它就摆脱了单一平台的束缚,它就是一个 IP。
在任何时代,内容产品无论其存在的形式是怎样的,都应该对内容本身的版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个意识需要一直存留在编辑等出版行业从业者的意识之中。尤其是数字化时代,资源交流更加便捷、广泛,版权保护就更应该作为内容提供者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工作。这对于出版企业而言,需要编辑重视对版权的保护并运用好版权。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不断强化相关意识,使出版企业掌握主动性。以协作共赢为基本要求,提高合作意识,不断将资源与市场进行融合,并且提升自主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在版权交易中,一定要潜心研究在不触及双方根本利益及相关权利的商业模式下争取更为宽泛的使用权限和使用期限。
还需要注意的是,编辑应当提高对标准化问题的重视。无论是数据、编码,还是格式和版样都需要标准。目前,出版产业中存在的诸多标准并不统一,这就使得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产品无法广泛匹配发布的情况。数字产品的适用性差,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对标准的认识和了解,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也就成为了编辑的一项必备技能。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