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出版热潮过后的反思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8-3-27 阅读:
在宏观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在监管方面要做到适度,做到有的放矢,应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设定不同的监管模式。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为众筹平台的开放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微观出版方面,众筹平台应更加多元化,让更多的新兴写作力量用他们的方式讲述故事,有可供出版的路径,让读者有更多阅读选择,也要让读者更多地参与。
在过去数年,“众筹”这个词很火,出版也赶上了这股热潮。如知名演员林志颖的众筹图书《我对时间有耐心》,上线首日即获得6位数的资金,图书上市后更成为现象级畅销书。无独有偶,互联网领军人物周鸿祎为其图书《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做的出版众筹“周鸿祎约你私密午餐会”项目,在京东众筹上线3天众筹100%,上线一个月,金额突破160万元。一时间,众筹将改变出版形态的言论甚嚣尘上。在2014年、2015年的浪潮退去后,众筹出版真如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吗?
众筹出版一度成为热点
众筹出版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制造了不少热点事件,吸引了不少业界眼球。众筹出版的兴起受到整体众筹市场发展的影响,众筹市场2011年开始起步,2014年、2015年国内互联网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上线,互联网金融巨头京东、平安、苏宁、360等也纷纷开始入围布局,众筹行业骤然繁荣。涉足出版业的众筹机构包括京东众筹、众筹网、追梦网、中国梦网等平台。如在众筹网平台完成众筹的徐志斌的《社交红利》、乐嘉的《本色》、郭宇宽的《创业学绝味》,在京东众筹完成众筹的金错刀的《爆品战略》、黄景瑜的《泽海鲸鱼》都取得了不错的众筹成果,不仅吸引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不少作品筹资额度也不少,达到上百万元。
众筹出版的突然兴起有其特点。一是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交互性出版平台。众筹模式下的图书出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销售购买,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能随时交流、即时反馈,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图书的出版,而且使得三者之间通过互动构建了稳定的社交圈,获得了读者群。二是降低了出版风险,提升了销售效率。一本书采取众筹模式出版,除了能帮助出版社或作者解决资金困扰,更多是通过掌握项目获得多少人支持的信息,可以准确确定图书首印数量,并通过接受支持者的预付款降低出版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出版社预测市场风向,做好图书相关营销工作。三是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众筹参与出版的关键在于,基于众筹项目给支持者的回报强调个性和创意的特点,这就导致众筹出版项目成果不会再局限于实体图书,有别于传统纸质图书,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出版物也将会成为回报支持者的重要选项。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