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账片将落地配额逐渐开放 中国电影将迎来变局
编辑:佚名 来源:电影网 更新于:2015-11-10 阅读:
眼下这份《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是中美两国自2012年签订《谅解备忘录》以来又一份电影方面的重要协议。尽管具体内容尚未明确,但有外媒披露,双方有望达成两项协议:其一,中国引入际审计机构对票房进行第三方监督;其二,中国将取消批片配额限制。
至于更具杀伤力的分账片,暂缺细节。不过配额逐步放开是必然趋势,双方都在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已,美国希望尽快全面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则希望留给华语片更多缓冲时间。
其实分账片最初没那么可怕,至少在1994年,电影局决定按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模式,每年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电影,是出于刺激观众回到电影院的考量。
据中国人民大学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教授潘天强透露,1979年的年度观影总人次达到293亿。这个历史峰值简直不可思议,当时全国总人口数不过才9.75亿,也就是说,每人每年看30部电影,还是在没有视频、下载、DVD和电影频道的艰苦情况下。
只是没过多久,随着电视机在中国普通家庭的普及,随着第五代集体征战国外电影节,电影渐渐成了高冷的文化事业,而非普罗大众娱乐商品。《红高粱》、《黄土地》烘托的艺术光环,根本不足以照亮市场的前路。
而《白蛇传》、《神秘的大佛》、《少林寺》曾经纷纷创下五亿甚至七亿观影人次的黄金时代,彼时只留下一个萧条的背影。九十年代出全国一年的观影人次都难以望其项背。电影院开始纷纷走向破败,面临被改造成其它营业场所的整体行业危机。
直到一部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亡命天涯》横空出世。哪怕放进电影史的长河里,其平凡得像个路人,但带来的怦然心动却是打破中国电影院沉寂的关键一击。
哈里森·福特在火车和囚车相撞的最后一刻逃离,紧接着爆炸,烈火与浓烟、金属尖锐的摩擦声、爆炸声充斥在一组镜头里,国人难得地在银幕上体验到了什么叫惊心动魄。
接下来的《生死时速》、《虎胆龙威3》及《真实的谎言》等犯罪动作片延续了这场电影狂欢。录像厅时代就偶像光芒万丈的阿诺·施瓦辛格,驾驶着海鹞式战斗机威风十足,炸桥片段赚足了观众的肾上腺素,也顺便按下了洗脑模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