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电影仍须闯三关
编辑: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于:2016-7-12 阅读:
资本关—— 资本助力提升话语权 电影工业化体系要实现源头控制,获得话语权,而资本可以助力话语权的提升 “年轻电影人不一定要成长得很快,要让一切自然发生,千万不要揠苗助长。”“希望大家不要浮躁,好好练习基本功。”“希望如今只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从此走向良性循环。”……电影导演李安的一连串“希望”,句句中肯,戳中电影人的心,也戳中了电影发展的现实:或许在许多人眼中,电影就是电影,但同样也有人赋予电影更多的“功能”,譬如将电影当成资本的战场和金融的工具。 对于李安认定的好电影,孙忠怀给出了“善意资本”的概念。“签约时不需要对赌,这样资本的力量才会是善意的,才能做出优秀的艺术品。”他说,“我希望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善意资本,特别是对这个市场有长远投资眼光的投资人以及能够支持好故事的专业制作人”。 这些年,国内资本频频“出海”布局海外市场。万达影视总经理赵方表示,“买买买”背后的逻辑是学习,是通过到海外全程参与影片制作,在好莱坞学习选剧本、选项目、搭班子、拍摄计划、预算、宣传和发行等一系列流程的操作。 复星集团影视投资部董事总经理、Studio8董事黄竞彦则提到关键词“源头控制”。“美国电影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它拥有成套的专业团队,并且拥有很丰富的知识累积。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黄竞彦说,电影工业化体系一定要实现源头控制,如果在融资、剧本撰写、寻找制作和拍摄团队等环节中缺乏话语权和控制力的话,想要实现学习交流也会有一定难度。而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话语权的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90后出国留学,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希望为下一代为今后5年至10年的中国影视产业布局。”黄竞彦说:“我们能够留给他们的,是一个产业平台,希望这一代年轻人可以和美国对话,让作品真正走出去。” 技术关—— 自我进化不炒作 VR应用不应是概念炒作,而是实实在在地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使其愿意持续观看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总是令人惊叹,并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具备“不断学习、自我进化”精神的互联网电影,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往往也使其发展程度超越了一般的想象空间。Facebook公司收购Oculus的举措,让VR成为热门话题。近两年间,VR、AR等前沿影视制作技术的兴起,更是让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越走越快。 在前不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陶虹等知名艺人出席,为电影节出演了首部VR宣传片。此外,电影节还迎来了30多部VR电影的集中亮相。其中,改编自刘慈欣科幻作品的《烧火工》,以及优酷、数字王国、易星传媒联合制作的VR剧情短片《黑童话》等颇受关注。电影节宣传片也在与同步开放的“创·视纪”VR乐园中与观众见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