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几点思考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8-4-3 阅读:
4.知识服务
励得·爱思唯尔集团首席战略官白可珊认为:“未来专业出版的方向就是整合我们的优质内容,将这些内容数字化,然后通过技术进行分析,为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案和重要见解。”利用大数据,配合自然语言分析技术,以及行业本身的特点,出版社可以涉足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知识服务。
数字出版的初级阶段中,出版社把纸质内容数字化,放到网上供用户查阅。而随着技术的革新,出版社有机会把内容拆散,进而结构化,利用计算机为每一个段落打标签,从而实现知识服务。基于与前面电商体系相类似的机制,出版社可以为一个领域的用户推送精准到段落的内容信息。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
1.出版社数字转型不完全
美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写道:“出版社没有看到数据化的需求,也意识不到书籍的数据化的潜力。”可见,数字化转型的不完全,以及数字出版意识的缺乏并非中国出版业独有的现象。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很多出版社已经完成了存量图书的数字化转换。但内容的数字化只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更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只有出版流程实现数字化,出版社才能达成数字内容生产的标准化,从内容开始生产的时刻收集数据,同时进行结构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文提到的精准营销和知识服务。
2.缺少数据分析人员以及适当的数据获取途径
出版行业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不了解出版的数据分析人员找不准,出版编辑也不知道。培养一批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出版编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此外,出版社一般都会遭遇比较严重的数据回流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电商并不向出版社提供全部信息,找到有效的数据回流途径是出版行业实现大数据利用的当务之急。
3.出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前文提到过的,出版行业拓展蓝海市场,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拓展蓝海用户,我们必须考虑融合出版的各种可能性。编辑需要通盘考虑每一篇稿件,适合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并规划未来营销过程中,同一稿件不同的展现形式要如何彼此影响,形成互相助推的效应。在这之后,他还要把这篇稿件改编成适合这种展现形式的脚本,监督不同形式产品的质量是否能达到出版的要求。这些与传统的编审校流程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于出版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可能的解决办法
1.国家标准的全面推行
CNONIX国家标准的推行对于出版行业而言是一次良机。CNONIX标准统一规范了我国出版物流通领域图书产品信息描述与交换格式,满足出版者通过互联网向发行者(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网上书店、其他出版社)、图书馆等终端客户及其他任何涉及图书销售的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传递图书产品目录信息,采用CNONIX标准可发布丰富的图书信息内容。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图书馆需要从供货方获取出版图书产品元数据,用以充实图书产品目录或向客户提供图书产品目录。采用该标准可全面、及时、准确地传递图书产品信息,并作为图书馆编目基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