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杨全强:现在谈出版还有人关心吗?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8-4-24 阅读:

杨全强:对,跟不上。所以我们还是会需要书。书这个东西,无论是一本长篇小说还是一部论著,都是对世界的一个隐喻,再怎么碎片化,我们还是会觉得有一个总体的世界在那边,书就是这个总体世界的影子,心里有这种潜意识,可能对书就始终会有一种情结。艾柯说,别想摆脱书。

单读:第一次做的是哪本书?

杨全强:我第一次做书是田川,两本书都是随笔集。一本是《东京记》,他在日本待了三年写的。一本是《草莽艺人》,他从日本回来,走访民间戏曲从业者,个人感受特别强。做这本书的时候,谁也不知道田川是谁,要通过选题不容易,我又刚入行,在这种体制内出版社,按道理我报选题应该经过编辑部主任,那时候可能有点傻,不懂人情世故,直接去找社长了。

▲田川《东京记》,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单读:社长当时的反应是?

杨全强:他可能觉得小杨这个人怎么回事,但也不好说什么。我磨了两次之后,社长说,好,你做吧,就开始做书了。当时也没什么经验,找了一个搞艺术的朋友帮我设计,跟着他一起弄,慢慢找感觉。

单读:您大学的时候好像是摇滚青年?

杨全强:也不算,但是喜欢听。可以说是篮球青年,只要不刮风下雨,没有课,下午三四点都是打篮球的。

▲年轻时的杨全强

单读:您本科是图书馆学系,为什么会选这个?

杨全强: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经济热,我是什么都不懂,问那些上大学的哥哥姐姐,都说去报经济。

单读:然后被调剂了?

杨全强:我报志愿的时候也报了(图书馆学系),但它上面写的是文献情报学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要是写的是图书馆学系,我坚决不填这个志愿了。我如果读外语或者是中文系,可能会成为一个文艺青年,我三十多岁刚进出版社的时候喜欢学术,不是很喜欢文学。当时省里几家出版社在一个楼,电梯里碰到江苏少儿出版社的,脸上的气质都不一样。

单读:是什么气质?

杨全强:天真。一看很美好的那种表情。我们人民社的表情一般都比较严肃。美术社他就扎辫子,文艺社很多光头。

单读:现在还会有哪个职业吸引你吗?

杨全强:大学的时候对本专业没什么兴趣,现在倒觉得如果在一个图书馆工作会很好。如果去图书馆工作,特别稳定,真的是一种理想。到了我这个年纪,不想那么操劳,就想安静,有更多的时间读和写。其他的行业对我来说可能性都不大了,去高校,我这个年龄也进不去,所以余生还是好好奉献给出版社。

单读:有点心灰意冷。

杨全强:也不叫心灰意冷,太累了,出版太累了。对书的感情肯定没问题,是真的很累,可能到其他地方也一样,愿望太大。我真的希望各个方面都特别顺畅,设计师也好,纸张也好,发行也好,宣传也好,一年做个百八十本书,我愿意这样,但到哪里都实现不了。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